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作为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1.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夜宿山寺》教案三篇

2.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3.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

4.小学二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5.语文的二年级上册教案

6.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3篇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夜宿山寺》教案三篇

        #教案# 导语《夜宿山寺》运用了极其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寺中楼宇的高耸,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 无 我整理了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试卷三套,希望对你有帮助!

        夜宿山寺教案一

       [教学内容]

        《夜宿山寺》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记游写景短诗。它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了山寺屹立山巅的非凡气势。前两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从视觉感受上以夸张的手法烘托山寺之高耸人云霄。从“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相距之近,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诗人发挥大胆而惊人的想象,极力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教学目标]

        1.自学诗中的生字。

        2.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受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谁读过唐代诗人李白的诗?能试着背一首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李白夜晚住宿在山上寺院时所写的诗。出示课题:夜宿山寺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学生注意听不认识字的读音。

        2.学生借助拼音初读全诗,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三、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百、尺、声、语。

        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2.这些生字谁会读?

        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重点指导“声”字的读音。

        3.去掉拼音,小组检查认读生字。

        4.猜字游戏:老师手中拿了一个生字娃娃。

        谁来猜猜,老师拿的是哪个生字娃娃?

        四、将生字宝宝放回诗中,多读几遍。

        1.学生自由读诗。

        2.指名读词:

        高百尺、摘星辰、高声语

        3.指名朗读全诗。

        五、借助插图,了解诗意

        1.出示课件或文中插图,找一找,山寺在哪里。

        2.假如你就站在这山顶寺院的高楼上,你会有什么感觉?相机出示前两行诗。

        3.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1)老师配乐范读;

        (2)学生试读;

        (3)指名读;

        (4)全班配乐齐读。

        4.站在这高楼上,人们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相机出示后两行诗。

        (1)学生自由读后两行诗;

        (2)指名配乐读;

        (3)教师配乐范读;

        (4)全班配乐齐读。

        六、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教师配乐描叙诗境,学生想象画面。

        2.学生自读整首诗。

        3.指名扮演小诗人,表演读。

        4.师生配乐合作读。

        七、选择作业(三者选其一)

        1.自选乐曲配乐背诵全诗。

        2.给诗配画。

        3.李白还写过哪些诗,找一找,读一读。

        夜宿山寺教案二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带大家走进一段录像。(出示课件1:悬空寺的视频)你都看到了什么?你能看出这是建在什么地方的楼吗?

        2、这座楼就是山西悬空寺的藏经楼,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这儿游玩,写下了一首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看老师怎么写“宿”和“寺”字。(齐读课题)

        3、你在哪儿见过“宿”这个字?“寺”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4、(再读课题)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作者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里。)

        想象一下,白天人们到庙里参拜、进香,乱糟糟的,晚上的寺庙呢?(安静)我们应该怎么读?(轻柔、缓慢)(再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

        1、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想想你听懂了什么?(师范读)

        2、自己读一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再读古诗,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读一读。

        4、师:老师和大家一起读读这首诗,好吗?老师读前两个字,同学们读后面三个字。(师生共读)

        5、我们交换角色,你们读前两个字,老师读后面三个字。

        6、自己练读,然后齐读,最后请个别孩子读。

        三、品读古诗:

        1、自己读,看看能读懂多少。不懂的地方可以结合书上的插图认真思考,还可以求助同桌同学,实在不懂的一会儿我们一起交流。

        2、有什么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帮忙的吗?(危楼高百尺星辰高声恐惊天上人)

        3、(出示课件2“危楼”)齐读,并用“危”组词。问:(看图)是一座什么样的楼?(很高)从哪儿能看出它很高?(楼周围云雾缭绕,直冲云霄;楼上的人很渺小。)(平地而起的大楼看起来已经很高了,何况这是一座建在山上的楼,就更高了。)板书:楼高

        齐读“危楼高百尺”,体会这一行诗还有哪儿表现了楼很高。(高百尺。真的有一百尺吗?这是李白在夸楼高。李白是一个想象力非常丰富的人,对自己的所见所闻喜欢用夸张的方法。比如他在赞美庐山瀑布时,曾留下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出示课件: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佳句。在他的眼中庐山瀑布有三千尺高,可以想见他性格中的大气和豪爽。)

        如果你是李白,看到寺庙的这座高楼这么高,你会是一种什么感情?(学生练读、指读。)师:我听出来了,你重读了“危”字,为什么这么读?(危高)

        这首诗第一个字就是“危”字,和后面的“高”字巧妙结合,看来这座楼真是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4、还有哪行诗句让你感觉到这座楼很高?(手可摘星辰)

        “摘”这个字我们认识吗?谁能给它组个词?(摘抄、采摘、摘葡萄……)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强调右半边的“古”字)

        读一读,说说你是用什么样的感情读的?(轻松、高兴)为什么感觉轻松?(因为一伸手好像就可以把星星摘下来,说明楼太高了,离天很近。)

        (播放视频)现在我们和李白一起登上了这座山上的一座高楼上,抬头看,你看到了什么?(繁星点点,一轮明月……)星星离我们那么近,近在咫尺,似乎我们一伸手可以摘到星星。多美的夜空呀!多么高耸入云的高楼呀!读出李白此时的心情吧!

        再读“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句诗。(齐读、指读)

        5、在一个繁星点点的夜晚,站在高耸入云的楼上,李白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惊的写法,组词)自己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李白不敢大声说话,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站在楼上大声说话,真的会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吗?(前面我们说过了寺庙的夜很宁静,万籁俱寂,楼很高距离天空很近,所以怕大声说话会打破这夜的宁静,惊动天上的仙人。)板书:夜静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声音小一点。)

        6、山中宁静的夜色,让人的心也如此沉静,让我们齐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

        三、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危楼高百尺:这座高高的寺庙高不可测。

        手可摘星辰:伸出手去就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不敢高声语:在这里不敢大声说话。

        恐惊天上人:害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5)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果你是李白,此时是什么心情?

        (6)体会诗中出现的两个“高”字,结合诗句内容谈出自己的感受。

        (“危楼高百尺”中的“高”是形象的描绘了寺庙的高耸入天,伸手即可摘到星星的景象,以此说明这座寺的高度;“不敢高声语”描写诗人说话时声音的大小,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神仙,这两个字用得巧妙。)

        五、背诵古诗:

        1、(看课件图1)背诵这首古诗。

        2、回家我们可以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谁想背给爸爸听,老师来当爸爸。想想怎么说?(师生表演)重点抓住“危楼”和“一百尺”巩固诗意。

        3、如果我是妈妈,让你说说这幅图,你会说吗?(夜深了,李白登上寺庙里的一座高楼,看到湛蓝的天空中繁星点点。他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六、拓展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夜宿山寺》这首诗。谁能说一说,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诗的?(反复诵读、背诵,结合插图想象,求助老师和同学,预习查字典了解字词意思……)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方法。

        (出示课件《独坐敬亭山》)指导孩子用所学的方法大致了解诗意。

        同学们,希望大家课后搜集一两首李白写的其他古诗记在本上,并用今天学到的这些方法来学习。

        七、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李白其它的诗,读一读。

        八、板书设计:

        夜宿 山寺

        夜静 星朗、

        山高 楼危

        夜宿山寺教案三

        设计理念

       古诗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在把文学欣赏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文化知识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充分挖掘古诗的人文内涵,引领学生融入古诗蕴含的文化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洗涤心灵,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设计特色

        挖掘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生活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诗中情境,引起共鸣。注重师生互动交流,引领学生自主、生动地走进文本。

        教学目标

        学会诗中的4个生字和3个认读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能说出从哪里看出山寺很高。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了解诗句的意思,知道山寺很高。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危”及两个“高”字的意思。

        在了解诗句意思的同时,引领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及诗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几首古诗,大家还记得吗?老师可要考考你们,行吗?(师生对诗)

        2、对话导入:大家会背这么多的古诗,真了不起!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你们愿意吗?

        二、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诗人

        刚才我们一起背诵了一首《静夜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出示李白的

        李白一生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也写了许多赞美祖国山河的诗句,他的诗有的十分夸张充满想象力,有的充满豪情令人感动。人们都爱读。故此,人们称他诗仙。

        2、揭示课题

        ⑴这一天,诗仙来到一座大山前,他抬头一看,啊!好高的山,一眼望不到顶,如插入云里一般。此时,天色已晚,李白决定晚上住在山上的寺庙中。他奋力向山顶爬去。爬到了山顶,呀!眼前竟然是这样一番景象,于是他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写成了一首古诗,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夜宿山寺》——板书课题

       ⑵读准字音,读准题意

        师:(给宿注音)《夜宿山寺》中“宿”,就是住的意思。‘寺’就是庙宇,和尚住的地方。‘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呢?”李白在诗的题目中告诉我们什么呢?(他夜晚住在山上的寺院之中,点出了时间、地点,多巧妙呀!手指板书:时间——夜宿、地点——山寺)

        来,再读一读,把题目中的意思清清楚楚地读出来。(教师可以用手势,指导学生读准重音、停顿)

        接下来,渗透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单个的字词,再把意思连起来。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把这称为学习古诗的“秘诀”。在理解整首诗的意思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运用这个“秘诀”,试着去理解其中一句。

        三、新课

        1.师:李白在诗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来学习古诗。

        2、出示古诗,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圈出诗中的生字,努力做到正确,流利。

        (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古诗,看谁读的正确、流利。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方式:以学生读做为检查的方式,达到正确、流利

        诗中的生字,都认识了吗?想读读古诗吗?

        指名读

        评价:正确(出示课件——诗中的这几个生字,他读得多准确呀!你们也像他这样看准拼音,再读一读!)

        读音不准(哪个字音还不准确,你们也再练一练)

        再指名读,评读:你最欣赏他哪里?你再读一读!(结合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情况,适时提问:

        尺——高百尺(尺,长度单位同学们在数学课上认识了米和厘米,用手比一比米有多长?厘米有多长?老师告诉你一尺有这么长!那高百尺有多高呢?在古时候可真得是太高了!)

        星辰——摘星辰(星辰是指什么?诗中说可以摘到什么?来,大家做一个摘星星的动作。(瞧,有的同学手伸得可高了,看样子,要摘到天上的星星可不容易!)

        百尺,虚指,夸张的写法,形容楼很高。我趁机告诉学生李白其他的诗中也有这样的写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难忘的泼水节》是以爱祖国、爱家乡为主题的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我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一

        一、教材简析

        《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教材配有一幅充满热情洋溢的插图,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课文记叙了1961年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由于年代久远,二年级的学生对周总理知之甚少,因此,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询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基于此,教学时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词、析句、朗读课文,一方面感受泼水节欢乐的场面,一方面体悟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而在我们云南省西双版纳生活着一种少数民族──傣族。你们知道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一个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叫什么?

        指名回答,师板书:泼水节,指导学生认读并书写“泼”。

        师: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中旬过泼水节,时间持续3至7天。

        2.师:1961年,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们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

        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周总理简介。

        周恩(1898—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字翔宇,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淮安,并在淮安度过童年时代。1949年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在建立中美、中日之间正式外交关系的过程中,做出卓越的贡献。

        3.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呢?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去看看那次难忘的泼水节吧!(师板书:难忘。)

        4.师指导读课题。你觉得这个课题应该怎样来读?重音应落在哪里?请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由谈傣族的泼水节,引入到1961年周总理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再开门见山导入课题,达到“课伊始,意亦明”的效果。通过指导读课题,让学生初步懂得读短语时,哪个词该读重音,才能表达题目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做到以下要求。

        (1)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它圈出来。

        (2)对于不认识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别人,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检查学习情况

        凤凰傣恩敲撒襟褂咖啡踩端蘸寿

        (1)指名认读生字,师相机正音。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齐读生字,想一想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课件出示课后的“我会填”,认读多音字,并根据读音组词。

        好:hǎo(好事)hào(爱好)空:kōng(天空)kòng(空位)

        乐:lè(快乐)yuè(音乐)盛:shèng(盛开)chéng(盛饭)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力求加以运用,采用多种方式认读并熟读牢记生字,为后面学习课文扫除障碍。

        (三)再读课文,初知“难忘”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①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课文里标出自然段序号。

        ②用自己的话简单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相互交流。

        3.指名交流。

        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61年周恩来总理在西双版纳同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的欢乐情景。

        设计意图给足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学生在反复多次的读书活动中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以此达到“语文课程标准”中年段目标的要求。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注意了教学方式,把生硬的“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换成了“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既降低了难度,又对学生进行了思考方法的指导,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到课题中的“难忘”。

        (四)细读课文,感悟“难忘”

        1.学习第1自然段。

        (1)朗读第1自然段,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每当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就到了。)

        (2)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一个表示颜色的词语,请在文中用“──”画出来。(火红火红)像这样结构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雪白雪白、金黄金黄、碧绿碧绿。)

        (3)指导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出热闹、高兴的心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引读第2自然段。

        师:今年,傣族人民特别──

        生:高兴。

        师:因为──

        生: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2)深入分析。

        ①“今年”是指哪一年?(1961年)

        ②“特别”可以换成哪个词?(格外)

        ③用“因为……所以”说说这段话的内容。

        ④这段话让你体会到什么?(周总理深入群众,关怀傣族人民。)

        (3)指导学生用激动、开心的心情朗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了,那么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呢?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用横线画出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句子。

        (2)指名交流。相机出示以下句子。

        ①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a.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四面八方”的意思,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可以体会到什么?(参加此次泼水节的人很多。)

        b.讨论:“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

        不能。因为“赶来”有急切的意思,表现出傣族人民急切地想亲眼看看周总理,傣族人民怕来晚了赶不上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所以起了大早,急匆匆赶来。

        c.指导朗读这句话。

        ②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A.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比喻)

        b.把什么比喻什么?(把花瓣比作地毯。)

        c.在现实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鲜红的地毯?(庆祝会、婚礼)

        d.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傣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热爱以及独特的迎客方式和喜庆的氛围。)

        e.指导朗读这句话。

        ③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a.“一条条”和“一串串”可以换成“一条”和“一串”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条条、一串串表示很多条,很多串的意思。

        b.这句话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仿佛看到了江面上驶过很多龙船,很多的花炮在空中齐放,场面非常热闹。

        c.指导朗读这句话。

        ④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a.当周总理出现时,傣族人民有什么表现?(欢呼)

        b.假如你是傣族人民,周总理来了,你会怎么做?会怎么喊?

        引导学生加上动作把场面表现出来,指导学生做到感情充沛,声音自然。

        c.师引读:人们欢呼着──

        生:周总理来了!

        (3)齐读第3自然段。

        4.学习第4自然段。

        (1)师:看,周总理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出示课文插图),猜一猜图中谁是周总理?(指名回答)

        (2)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勾画出描写周总理衣着、神态的句子,对照课文插图看看,你们猜对没有?

        (3)指名交流。

        ①师相机引读:

        师:周总理身穿──

        生: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

        师:头上包着一条──

        生: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笑容满面”的意思,用“笑容满面”说一句话。

        ③周总理为什么要穿上傣族人民的服装?

        因为周总理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和傣族人民打成一片,入乡随俗。

        (4)师:周总理来到人群中,他是怎么做的?自读第4自然段第2句话,用双横线勾画出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①指名交流。(接过、敲着、踩着、跳舞)

        ②从这些描写周总理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周总理平易近人,和傣族人民心连心。)

        (5)朗读第4自然段。指导学生用跳跃、愉快的心情朗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品味、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本人物及作者思想情感,为理解感悟“难忘”打下基础。

        5.学习第5自然段。

        师过渡:开始泼水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相互泼水相互祝福的?

        (1)指名读课文第5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圈出周总理动作的词语。

        (2)指名交流。(端着、拿着、蘸、泼洒)

        (3)引导想象并引读:

        师:周总理一手端着──

        生:盛满清水的银碗。

        师:一手拿着──

        生: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此时他走到一位老爷爷身边,他会说?他又走到一位阿姨的身边,她又会说?他又走到一位小朋友的身边,他又会说?(指名交流)

        (4)师过渡并出示句子,进行句子训练。

        ①出示句子: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②此时谁能用“一边……一边……”说句话?

        随机点拨:同时做的两件事可以用“一边……一边……”造句。

        ③假如你就在泼水节的现场,你还会祝福周总理什么?(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阅读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接纳文本,而是需要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去填补文本意义的空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所描绘的境界。此环节教学,教师深入挖掘文本,抓住文本的空白,进行拓展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思维,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6.学习课文第6、7、8自然段。

        (1)在这3个自然段中,作者用了几个感叹句?表达了什么?

        (2)指名交流。(4个感叹句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3)小组讨论: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幸福的、难忘的?

        因为周总理亲自来到傣族人民的身边,一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他把幸福、欢乐以及美好的祝愿带给了傣族人民,傣族人民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指导学生带着激动、幸福的心情朗读课文第6、7、8自然段。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体验,充分体现“以读为本”。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在多样化的朗读中,学生既能品味语言、训练语感,又能增强感受、积淀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课件“我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师相机正音。

        2.请学生观察生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

        3.细看生字,指导书写。

        “龙”字书写时最后一笔是点;“恩”,上下结构,上面是“因”,提醒学生不能写成“田”;“敬”,左右结构,右边是“攵”,提醒学生不要写成“夂”;“鲜”,左边“鱼”的最后一笔要写成提,不要写成横;“凤凰“,都是半包围结构,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第二笔是横折弯钩。

        4.在课本上练习书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学生的写字姿势。)

        5.展示反馈,组织评议。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写好生字,先要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然后重点指导难写的生字,给学生充分写字的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确认真写字的重要性。

        (六)总结拓展,升华“难忘”

        1.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周总理是一个平易近人、入乡随俗,永远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好总理,此时,你学完了课文,能用下面的句式说出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吗?

        课件出示:这真是个_________的泼水节,因为__________。

        2.师:周总理虽已离去,但他关心各族人民的思想时刻激励着我们。周总理曾说过,让我们大声齐读,课件出示: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是呀!我国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许多值得我们去爱的地方,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也有很多。课前,你搜集了我国哪些民族的隆重节日?谁来给来大家说说。课件出示:彝族有火把节,哈尼族有苦扎扎节和十月年,白族有大理三月街,苗族有花山节,回族有开斋节。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参加各民族的节日,去感受各民族的热情好客。

        3.师: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周总理关心各民族的事迹读一读,相信大家会被他的事迹所感动,令大家难忘!让我们再一次齐读课题,来表达我们对周总理的热爱和怀念吧!

        设计意图通过开放的句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词语概括自己对课文独特的理解感悟,体现个性化的不同理解。结合周总理的名言,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加强思想、情感的熏陶。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二

        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你能说出哪些少数民族的名称呢?

        师随机板书“傣族”,简介:傣族人民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被傣族人民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穿上漂亮的服装,背起象脚鼓,互相泼水祝福。板书“泼水节”。学习生字“泼”

        2.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2.指名读课文,学生评议,随机正音。

        3.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三、识记生字,理解词语。

        1.出示生字词,自由认读。

        2.同桌互读,指名读,正音。

        3.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4.指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重点词语。

        凤凰指名读,出示凤凰花,填空:()的凤凰花。

        比较:火红与火红火红的区别。

        认读句子: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理解“一年一度”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1961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2.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有关句子,指名读,交流感悟。

        ①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抓住“四面八方、赶”字体会人们急着迎接周总理的心情。

        ②人们在地上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一条条龙船划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抓住“地毯”,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在什么地方看到过“鲜红的地毯”从而感悟到傣族人们撒花瓣独特的迎客方式以及喜庆气氛。

        抓住“一条条、一串串”与“一条、一串”的区别,让学生领悟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③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抓住“欢呼”感悟人们见到周总理的激动心情。

        4.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怎样过泼水节的?

        过渡:周总理来了,他来到了人群当中。(出示课文插图)大家看看今天他穿着什么衣服?引出句子: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当中。他穿的是——傣族的服装。看到周总理这身打扮,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亲切、把他和傣族人民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就像一家人一样)

        同桌合作读4、5自然段,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出示句子: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拓展练习: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人身上,祝福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福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孩子身上,祝福他们————。

        总理的祝福说到了人们的心坎上,为人们带来了吉祥。人民发自内心地祝福总理健康长寿。他们之间的祝福说明什么?(关怀、爱)

        指导朗读。

        5.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三、回顾课文,升华情感。

        1.再看插图,说说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

        出示:傣族人民笑得那么灿烂,那是因为……。

        周总理笑得那么开心,那是因为……。

        2.1961年的泼水节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也难以忘记1961年的泼水节,出示:多么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齐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1)我们的总理关心人民,我们的人民爱戴总理。他们的心永远紧密相连着。

        (2)1961年的泼水节,对傣族儿女来说,确实是一个永生难忘的节日!

        四、指导写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五、布置作业。

        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有关周总理的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

        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信息资料:生字卡片、泼水节的多媒体课件、课文插图、师生搜集泼水节和周总理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两课时---难忘的泼水节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谈话导入。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2、激趣。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人们在干什么?(人们和周总理在一起过泼水节)(板书:泼水节)然后在前面加上“难忘”二字:为什么说是难忘的泼水节呢?学习课文我们就会知道。

        对话平台

        自读

        1、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泼水节的难忘。

        2、再次读课文,圈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3、限定时间,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接龙读检查读文情况。

        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的重点。此环节采用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读书效率。

        识字

        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读音,注意瓣读ban,在句子中读花瓣时要加儿化音“花瓣儿”。“因为”的“为”读wèi。翘舌音有“蘸、寿”,平舌音有“踩”。

        2、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识字:抓“特务”、“对号入座”、“购买门票”

        本课有些生字在生活中跟学生见面的机会较少,字形比较复杂,字音难点较多。教学时,要努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识字。

        读思

        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换词比较:“火红火红的”可以换成“红色”的吗?

        (突出凤凰花的艳丽,烘托了喜庆祥和的气氛。)

        还有什么事物也是“火红火红”的?

        (此处如果有条件可以播放傣族人民泼水节的录象,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3、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学习二、三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练习

        1、填量词

        一()花炮一()龙船一()花瓣一()象脚鼓

        2、找样子写词语。

        一串串火红火红

        写字

        学习“恩、寿、凤、凰、龙、度”六个字。本课要写的字中有四个字是新认的(恩、寿、凤、凰)。这四个字中,“凤凰”二字比较难写,可作重点指导。(1)都是半包围结构。(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此外,还应注意“恩”与“思”的区别。

        1、学生观察临摹,练习书写。

        2、教师巡视,根据书写实际相机指导。

        3、学生互相评价打等级。

        4、写得不满意的字可以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延时评价更易于调动学生写好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认读生字卡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三自然段。

        读思

        学习四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读书的收获。

        交流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抓住重点词语深入思考,适时想象,使学生感受到总理的平易近人、与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情谊。

        朗读

        1、齐读最后三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实践

        1、.查找、搜集周总理的、故事

        2.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习俗、开个小小介绍会。

        写字

        练习书写其他六个字。

        1、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巡视指导,发现共性问题示范书写。

        3、展示写字作业,学生互相评价。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

        《看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的课文,那么大家知道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来看看!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有强烈盼望祖国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

        教学准备:

        台湾岛

        一、谜语导入,融情入境

        1、出谜面让学生猜谜底。

        “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干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雪)

        2、学生猜出谜底后,让他们谈雪,老师提问

        ①你见过雪吧?在哪里看到的?

        ②你玩过雪吗?怎样玩?好玩吗?

        板书:看雪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要求不会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互读,相互纠正字音。

        3、课件出示生字,看谁认得快,读的准。

        三、再读课文,感悟文意

        1、共同读课文,注意读通顺,读连贯。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去读,看讲了什么。

        3、课件出示行政图,找出台湾和北京的位置。

        4、课件出示描写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

        5、自读上面的句子,说感受。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组内练读。

        2、小组代表读,同学评议。

        同学们,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

二年级上册语文《看雪》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看雪》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热爱祖国”专题之第四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极富儿童情趣的课文。讲的是台湾小朋友只见过橱窗里用棉花做的雪,没有亲眼见看到过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兴趣。课文蕴含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设计理念

        以“激发兴趣,倾情美读,训练表达,升华情感”为主线,训练学生“以读为本,由本逐末”,将识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将天涯化为咫尺,师生互动,让两岸同胞共同期盼祖国统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省、店、景、讲、毯、银、堆、仗”等10个生字,会写“讲”等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国雪景的美丽,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自学为主,尊重他们的主体意识,自主识字,读中释疑,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两岸人民对雪的热爱,激发学生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重点难点

        1、在朗读中了解词句,感悟玩雪的趣味。

        2、在语境中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的盼望祖国统一的思想。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准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拓展文本信息,激发学习兴趣,丰富课堂内容,着力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识字方法的积累。进一步深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识字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划出生字。收集有关台湾的资料。

        2、课件准备:北国雪景风光、雪趣及音乐片段、生字词、中国地图等。

        教学过程:

        一、赏雪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面:

        一片一片又一片,片片鹅毛飞满天,掉在地上处处白,落在水里都不见。

        生猜出谜底(雪)

        2、师:大家想跟着老师去看雪吗?(想!)课件展示:北国雪景风光。

        学生欣赏雪景,畅谈自己冬天玩雪的快乐感受。

        3、出示句子:

        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引导学生读正确,尽量读得有感情。

        师:在冬天,赏雪、玩雪是一件多美的事情啊!可是,在我国台湾省却是很难看到雪的,那里的小朋友也特别想看雪。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看雪》这篇课文。

        教师用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课题──《看雪》,并指导同学看清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整体布局。(楷书在田字格中书写起示范作用。)

        [设计意图:美丽的北国雪景激发了学生的情趣,在听说台湾的孩子们只能看到“橱窗里的雪”而不能像大家一样身临其境地体验看雪的快乐时,情感上就会产生巨大的落差,而这样的落差,正是课文“情”线产生的“源”,从而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初读文,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划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课件出示“我会读”,检查自渎情况: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

        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学生自由读、齐读、指名读。

        3、师:你们瞧!生字宝宝从词语中走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出示:省、店、橱、指、接、讲、铺、毯、银、仗多种方法,巩固识字。

        (1)开火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

        (2)哪些字你早就认识了,是怎么认识的?

        (3)你们还有哪些有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借助偏旁认记:“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形近字:讲——进、铺——辅等。

        [设计意图:巩固识字是教学的难点。以上环节,采用多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识字,并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不断地复现所学的词语,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认识生字,为阅读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再读文,感受真情。

        1、展示朗读,体验真挚情。

        指导学生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适时点拨,帮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台湾的孩子们对到北京看雪的向往。

        2、品读雪景,体验文字美:

        (1)出示描写老师看到的雪景的句子: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2)引导学生朗读。说说看,你看到了怎样的雪景?

        ——雪花、雪毯、银装,到处一片洁白,美吗?谁来读得很美。

        ——不仅是雪花美,也不仅是雪毯美,更不是树上的银装美,还有作者的描写:你看——试着再读一读。

        ——飘着雪花,那是“雪花飘飘”;铺着雪毯,那是“白雪皑皑”;披着银装,那是“玉树琼枝”“粉妆玉砌”;一片洁白,那是“洁白无暇”。多么美啊!谁再来美美地读读。

        (3)第二句写的是雪中的活动,除了堆雪人,打雪仗,你们想象一下,孩子们还会在雪地上干什么?(自由发言:滑雪、吃雪、玩雪球、拍雪景、坐雪橇?)

        (4)一边欣赏雪景,一边齐读第9段。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美好的雪景,体会北方孩子玩雪的乐趣吧!

        3、出示地图,了解看雪难。

        师:这么美的雪景,这么快乐的感受,可是,台湾的小朋友却无法体验到,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分别找到北京和台湾在地图上的位置,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谈谈台湾小朋友很难看到雪的原因。)

        师: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那里的小朋友们只能看看商店橱窗里的雪,那美丽的雪景并不是真的,而是“用洁白的棉花”做的.。难怪那里的小朋友们会这么渴望看到雪景,所以,他们问了自己的老师。课件出示:

        “您看见过真的雪吗?”(试探语气)

        “你是在哪儿见过的?”(惊喜、羡慕)

        “北京离这儿很远吧”。(盼望)

        “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台湾看看真的雪呢?”(急迫)

        4、角色体验,感受思乡情。

        师:咱们分角色读一读,看看谁能读出孩子们当时发问的心情?

        台湾的那位老师也一定渴望着回到自己的故乡和家人团聚,带着自己的学生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所以他才会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齐声朗读)“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设计意图:

        本文中的四个问句,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要让学生在学习中,通过朗读,体会出问话时的心情。在引导的时候,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将心情的变化,有试探到惊奇,由惊奇到羡慕,由羡慕到盼望。在指导读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语文知识的渗透,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老师微笑着点点头”在不同的语境中的含义。课文中是回答问题,表示看过真的雪;在课堂上是表示肯定与赞许。

        二是“争着问”,对学生进行词语积累的教学,认识新的词语。

        五、诵读儿歌,表达感情。

        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就能回到祖国妈妈的怀抱,那时候小朋友们就能和来自台湾的孩子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了。课件出示儿歌《欢迎台湾小朋友》集体诵读。

        一只船,扬白帆;

        漂呀漂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小学二年级语文名师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1

分析教材:

        《黄山奇石》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三册第一单元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内容十分丰富,以秋天为线索,又不局限于秋天的景色。学生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训练点是继续指导学生学习默读课文,学习联系上下文了解某些句子的意思。《黄山奇石》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课生动具体地描写了黄山风景区里各种有趣的奇石,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课文的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黄山奇石的样子,写出了黄山奇石的有趣。因此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分析学生:

        所任教的班级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地将句子读的通顺、流畅,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 能踊跃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少数同学能在家长的帮助下查阅资料和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分析课程标准:

        1——2年级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结合上下文和实际了解课文中词语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教学策略阐述:

        关于字词教学:

        ①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主,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引出词语,由词语引出句子,进而来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主动识字。

        ②关于词语教学,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词语的解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想象、理解词语的意思。如:理解“秀丽神奇”“闻名中外”“尤其”等词语的意思,教师采用媒体和资料介绍的方法,使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加之适当的朗读指导训练,进一步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

关于句子的教学: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适时的朗读加深理解和体会,以完成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关于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首先抓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结合资料和媒体的使用,使学生了解黄山风景区的景色特点,突出理解“世界闻名”“秀丽神奇”、由“尤其”一词理解黄山的“怪石”有趣极了,以此来导读全文,使学生学会在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服务,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体现:2——5自然段的设计,以学生的回答为学习的顺序,打破串讲串问。

        (3)采用同桌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习的效率。

关于文本的处理:

        (1)第1自然段重点指导,使学生较全面了解黄山风景区,激发学习兴趣,导读全篇。

        (2)第2——5自然段以学生为主,打破文本原有顺序学习,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3)第6自然段简单处理,课件拓展内容。

        (4)回归整体全文,利用第1自然段加强朗读训练,强化情感目标。

关于媒体的使用:

        结合课文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多地了解黄山风景区,了解黄山的怪石,凭借生动的幻灯片,了解黄山怪石的“有趣”,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想去黄山看一看的愿望,激发情感,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同时资料的介入,也为学生了解黄山开拓了思路,提供想象的环境,丰富了内容。

教案设计: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读准生字字音,会读有关词语,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 正确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能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有选择地说说黄山奇石的样子。

情感目标: 体会黄山奇石的生动有趣,产生去黄山看奇石的愿望和爱黄山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2—5自然段,了解黄山奇石的样子。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黄山奇石的有趣。体会“奇”在哪里。

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揭示课题,质疑。

        (利用遮屏功能遮住题目和)

        开课质疑,课件出示课题“黄山奇石”,同学们你们看图上都有什么?(石头,松树…)这幅图是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图。黄山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著名! 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移动遮屏),齐读课题黄山奇石> 其中“奇”字用批注功能批注。让学生解释什么是奇?(谁能说一说奇是什么意思?)

二、欣赏课文的情景朗读,初读课文质疑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情景朗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欣赏、领略黄山美景,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把书打开,自由小声读课文,并把课文中的生字词读一遍。然后出示课件,检查学生们生字词掌握情况

三、 精读课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内容。

1 学习第一自然段(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抓注重点词语理解本段内容,导读全篇)

        (1) 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知道的,请你画出来。

        (2) 交流:

        重点词语:闻名中外 景色秀丽神奇 尤其

        (3) 课件演示:

        安徽地理位置——黄山风景区——资料介绍(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云海、温泉)

        导语:黄山四绝,所以说黄山风景区是“闻名中外”的,相比之下,怪石更突出,所以用“尤其”。(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4) 指导朗读:你喜欢黄山风景区吗?将你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来。

2 学习2——6自然段

        (1) 读课文,同桌画找:课文介绍了哪些怪石?把它们的名字画下来,再读一读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2) 交流:

        提问:哪些怪石是具体介绍的?哪些怪石是简单介绍的?(教师板书怪石的名字)

        (3) 学习内容

        (注:按学生的回答,选择一种怪石进行精读指导,总结方法,其他几种怪石按此方法学习)(此环节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会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如:名字:猴子观海

        样子:抱着腿、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想象:猴子在干什么,看到什么?把你想象的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读出来。

        课件演示:猴子观海

        小结方法:名字 样子 想象 (师生共同完成)

        (2) 课件演示:(拓展内容)

        (有名字的怪石欣赏,没有名字的怪石,发挥你的想象给他起名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当教学到“仙桃石”时,课件出示仙桃石的,教师指导学生观察,(用聚光灯突出仙桃石)可以看到山顶的巨石就像一个大桃子,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落在山顶的石盘上。让学生结合看过的神话传说,如《西游记》等,发挥想象,想象一下仙桃石的来历,编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讲一讲。

        当教学到“猴子观海”时,课件出示猴子观海的,教师引导学生看到,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形状像猴子的石头,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学生对“翻滚的云海”理解起来有困难,可以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并看看课件出示的翻滚的云海的,以此解决心中的疑团。

        当教学到“仙人指路”时,课件出示仙人指路的,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巨石就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好像正在给游人指路呢。可以让学生学一学仙人指路的动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在讲课过程中穿插着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黄山石的奇妙。

        第二自然段指导学生要读出对仙桃石来历的一种猜想。读第三自然段要突出猴子观海的有趣,声音可以轻一点,仿佛怕惊动了正在观海的猴子。而第四自然段则要读出仙人指路这个传说的神秘感。朗读的方式也要多样化,有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分开读、表演读等。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在学习第五自然段时,可让学生将描写“金鸡叫天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理解什么是“金光闪闪的雄鸡”、“不住地啼叫”是什么意思。然后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发挥想象,画一画“金鸡叫天都”,再选几幅学生作品展示出来,大家来评一评谁画得好。

        最后一自然段,让孩子们在课文中勾出课文还写了那几种怪石。(利用批注功能批注还有那些怪石)省略号是什么意思?

四、扩展想象

        然后让学生欣赏黄山其它被命名的怪石。再仿照课文练习说话,如:天鹅孵蛋,它好像……..最后欣赏没有名字的怪石,让孩子试着给起名字,看看谁起的名字好,并说明自己的观点!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

        有趣

        仙桃石 天狗望月

        猴子观海 狮子抢球

        仙人指路 仙女弹琴

        金鸡叫天都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2

        《黄山奇石》课文围绕黄山石的“奇”,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景观。根据本文的特点及训练的要求,在突出主体性和体现文本资源的可拓展性方面,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石“奇”,还要让学生感悟 石“趣”。因此,我们可以按照“知─说─悟”的主线,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体会、感悟。启迪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陶治学生的情趣,自主、多元地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探究性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或文字资料。

        2、自读课文及相关内容:要求借助工具书,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并文图结合,分别在书中画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等。

二、激趣性导入

        借助媒体(、多媒体影音)或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观察课文的特点(图文结合),提示学习“看图学文”的方法。

三、体验性阅读

1、知“石”:

        ⑴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课外收集的有关黄山石的资料,边出示边讲解,将自己收集的奇石的种类及成因介绍给大家。

        ⑵ 出示介绍奇石或介绍黄山其他奇特风光的资料,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师可让学生在班上进行交流。

        ⑶ 自主读课文,归纳一下书中主要介绍了哪几种“奇石”。图文结合,边读边悟、边悟边读,对感兴趣的内容,不仅要读熟,而且要求能背诵。在积累中感悟表达的准确性,潜移默化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

2、说“石”:

        ⑴ 读课文,对照插图,分别说说“仙桃石”“仙人指路”“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的样子,引导学生既要说出石“形”,又要说出石“神”。

        ⑵ 读课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分别说说“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这几处奇石,教材仅提及而已,因此,要鼓励学生大胆想像。

        ⑶ 对学生课外收集的其他奇石的样子进行表述,充实观察、表达的内容,增强学生课外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掌握课内外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3、悟“石”:

        ⑴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别想像一下: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这些石头的来历,可以以神话、童话故事的形式进行表现。比一比,看谁说得形象、生动、情节完整。

        ⑵ 在广泛想像的基础上,选择一块奇石,就自己所想像的来历讲给父母听一听,然后写下来。

        ⑶ 在自读、自悟及创造性想像的基础上,感悟大自然的神韵,陶治学生的情趣。

四、整理性阅读

        整理性阅读,是指在网络资源、自读自悟、广泛交流的基础上回归于文本: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自读、齐读、小组读均可。)

        2、通过学习,你有何收获(知识能力、情感方法、特殊感受等),有何疑问。

五、拓展性练习

        本拓展性练习,主要是走出教材,适当增加阅读量,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其练习的资料既可以是《自读课本》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其他儿童读物上的有关写景状物、有益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像能力的短文。从来源的渠道上讲,既可以是教师收集的,也可以是布置学生自己收集。在拓展的要求上,尽量体现理解的层次性和多元化。

二年级语文上册《黄山奇石》 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复习生字词和第一自然段的内容;

        (2)看懂图意,能抓住“奇”字欣赏奇石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有哪些著名的奇石,它们都是什么样的。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能力的当堂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看图、学文,运用讲、读、写、画等形式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学习者特征分析

        《黄山奇石》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极具感染力地把祖国的黄山奇石描写得活灵活现。但据调查,很多学生没有到过黄山,没见过黄山那种变化多端,形态各异的奇石,大多数学生缺少对黄山的直接经验。又结合二年级的学生能独立阅读一定数目的篇章,能根据学习的要求进行品词,品句,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和采用了如下策略:

(1)自主学习策略

        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其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2)创新学习策略

        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学,打破了教师教学用书和学生教材的局限。从单一的,一刀切的“封闭式”教学转变到了多层次,多样化的“开放式”的教学,把课堂教学的内容与现实生活,当代科技相结合,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

1,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 “阅读是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结合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教育理论,就本课而言,“黄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华所在,为了使学生在学习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态的黄山石,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及表象素材的感悟,拓展本课语文学习内容,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2,对语文来说: 要最终落实到“读”和“写”。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跨越式资源,这些资源内容丰富,而且与课文的主题,教学目标有关,深具实效性和科学性。这样的学习内容,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大增加,而且还为学生的打写创作积淀了创作的源泉,让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悟语文,欣赏语文,最后还生成了属于自己的语文学习成果。这也充分体现了跨越式教学试验中“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思想,尊重学生的自主权。

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flash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揭示“奇”

        师:(播放介绍黄山风景录像片断。)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黄山奇石(点出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受“奇”

        1、谁来读读课题,你觉得“奇”是什么意思?带着你们对“奇”的理解,一齐把题目读一遍。

        2、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具体写了哪块奇石的样子?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这些奇石,在具体介绍的石名旁打记号,读好后小组交流一下。

        课文介绍了黄山上的“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

        具体介绍的石头是“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师:(课件依次点击石名,指名一学生读这些奇石)

三、品读探”奇”

        1、课文介绍了很多奇石,先让我们来看看第一块奇石“猴子观海”(点出“猴子观海”图),哪块石头像猴子?(指名学生上台指出)同学们看图,你觉得猴子在干什么?

        2、课文是怎样写这块石头的呢?(学生找出相关句子,读读,教师点出课件出示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课文这几句话,写得怎么样?小组讨论一下。

        3、“猴子观海”有趣,“仙人指路”也很有趣。

        (点击课件,播放”仙人指路”图及相关文字:远远望去,它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出手臂指向前方。)

        自由读这几句话,谁来学做一下这块石头的样子。

        4、同学们假如你在黄山游玩,山路一转,突然看到远处高高的山峰上有一块这样的石头,你会觉得怎样?

        5、谢谢各位小仙人。在黄山,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酷似猴子观海的石头,高高的山峰上有一位仙人在指路。这一切是多么的有趣!让我们一起美美地把这一段话读一读。

四、观图联想,写“奇”

        1、作者经过观察,抓住黄山石的样子,展开合理的想象,通过打比方,把静止的石头写活了,写具体了。(点击课件,播放“仙桃石”、”金鸡叫天都”)下面我运用这种方法,选择大屏幕上的其中一块石头,抓住它的样子,写几句话。

        2、课文是怎样写这两块石头的呢?请你们闭上眼睛。(师配乐朗读课文第3段)你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

五、读画诵说,赞“奇”

        1、能让你们产生如此丰富想象的是作者笔下的“仙桃石”和“金鸡叫天都”,可见黄山奇石是多么不同寻常,多么神奇。来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读这段话,如果你朗读比较好,就用感情朗读,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画画比较好,就用简笔画画出它们的神奇;

        如果你记性比较好,就用书上的句子加上你自己的话说出它们的神奇。

        2、看了,听了你们表现,让我们真真切切地理解了黄山奇石的奇特之处。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谁愿意把自己这节课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放学回家以后,查找一下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为自己设计一条游览黄山的导游图。

教学评价设计

        在这节课中总体思路要做到:目标具体,教学环节清晰,学生主体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让学生通过学习,在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都的得到较好的提高和发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要处处能体现出老师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能力而进行的教学设计。

        另外,在教学过程方面要充分体现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探究性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在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反思

        《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四册的内容,作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基于以上情况,我对本课的教学做了以下反思:

一、flash课件的使用恰当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根据课文内容,在情景导入、奇石探究、课文朗读等方面适时使用了flash课件,效果较好。如在欣赏完文中的第二、三自然段中的四块奇石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flash课件,再现了黄山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奇石。通过这一视听结合的课件手段就能有效地营造出声画并茂的课堂情境,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调整好准备上课听讲的愉悦的情绪背景,更重要的是为整堂课做好主题铺垫,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定向于授课内容上。另外调动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想看黄山奇石的好奇心,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很快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产生了对黄山 “奇石” 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产生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的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

二、经过课件引导和学生的互动探究,对基础性知识点的掌握有效。

        由于本课出现的“我会认”的生字较多。对学生的掌握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结合课件辅助教学,把这些字在学生识记的基础上带入课文中学习,把识字和文本情景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对于要求“我会写”的生字,我通过课件展示书写顺序,并在黑板上示范书写和同学演板,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规范的书写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研读课文,理解词义,读懂句子。并且通过多媒体如如课件的示范朗读等调动学的各种感官投入学习。在品读中让学生深刻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又能使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要适当的进行课堂气氛的调控,才能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展示、音频朗读示范、字词书写练习等比较全面的完成了各项教学目标。在最后一个环节,我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拓展延伸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与理解,结合文本内容选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内容或读一读,熟记课文;或画一画,加深理解;或写一写,进行小练笔等,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读写练中有收获、有发展。可当多数同学在兴趣盎然的陶醉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时,有位同学在读“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他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的啼叫……”这一句的末尾时,故意捂着嘴巴小声“喔喔喔”地叫着,还对其他的同学扮着做鬼脸。多数同学都被他逗的无法安心学习,他却还在那里暗自得意。面对这种情况,我及时进行了制止,让他和同学们对他所做公鸡鸣叫的样子和声音与课文中“雄鸡”鸣叫的内容进行对比和再次表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较好的化解了一次课堂意外事故。在这件事中我感到课堂中适当的课堂气氛调控是必要和必须的。但要把握好时机,控制好教学节奏,化教学意外事故为课堂生成性资源,在赞赏、鼓励与探究的气氛中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语文的二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名师教案5篇

        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多一份课前准备,就多一份把握。不仅要对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新课”认真备课,而且要把自己曾经讲授过的“旧课”当作新课来准备,常教常新。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1

        《一粒种子》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的词语。

        2、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种子钻出地面的所见所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种子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感受生命的伟大力量,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手作教具(种子的头饰、蚯蚓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巩固、引入新知

        1、同学们唱的《春天在哪里》真好听,我想:种子也一定很想听一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粒种子》。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师板书,生书空。

        2、老师今天给大家请来了词语宝宝,一起看大屏幕。

        (1)点名读

        (2)开火车读

        (3)引导学生区别渴、喝

        (4)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评价。

        二、 精读理解、感悟主旨

        1、出示问题及学习要求

        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的世界的?

        要求:

        (1)认真读问题。

        (2)带着问题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3)最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教师点名回答。

        2、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种子挺了几次才破土而出?

        指导学生读“挺一挺”的句子。出示句子。

        一粒种子睡在泥土里。它醒过来,觉得很暖和, 就把身子挺一挺。

        师:要读好这句话,就要抓住关键词语来读好,就能把句子读好。不信,你试试。

        师:出示第二句话,引导学生读好红色的词语。 它有点渴,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又把身子 挺一挺。

        种子听了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

        种子又把身子挺一挺,眼前忽然一亮,它高声 喊道:“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过渡语:同学们读句子很厉害,老师有一个难题要考考大家,请看要求。

        3、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要求:

        1、组长分配任务。

        2、组员有序完成任务,记录员作好记录。

        3、全组完成表格。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2

        《米佳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8个字,认识多音字"累(lěi)"。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受米佳四个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会认、会写、会运用。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前鼻音。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指导书写"佳、脸、油、夏"。

        课前准备:

        1、口语交际:四季哪个季节。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美丽的愿望》这一课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米佳,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愿望是什么?

        板书课题:米佳的愿望

        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一类字,重点强调翘舌音、边音、前鼻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fēn"不能读成"fēnɡ"。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给“逗人喜爱”“五彩缤纷”“兴高采烈”找近义词朋友。米佳、满脸通红、绿油油、夏天、芳香、苹果、梨子、逗人喜爱、乘雪橇、兴高采烈、追逐、五彩缤纷、浆果、果实累累、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误之处,集体评议。

        三、引导学生体会米佳的两个愿望

        1、米佳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准课文,用横线勾划有关的句子。

        2、同桌讨论,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四个愿望。

        PPT;冬天真有趣,我愿永远是冬天!

        春天真美,我希望永远是春天!

        夏天太好了,我巴不得夏天永远不过去。

        秋天比其他季节都好!

        3、学生自由练读,读自己和他有着相同愿望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米佳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 ?读课文相应的两个自然段,抓住米佳的季节活动特点和他的感受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描写愿望的句子。

        4、读其中的两段,小结。

        5、剩下的两个季节下节课了解。

        四、识字写字

        1、出示“佳、油、脸、夏”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练习。

        五、作业

        1、听写今天学习的生字。

        2、熟读课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3

        《火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认识18个生字,会写6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文,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调动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火车的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火车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

        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再读两遍。

        3.师生开火车读课文。

        4.学生评议

        5.指名读课文思考: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

        (4)读读第二到第五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学习第三段

        (1)理解朝发夕至

        (2)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3)“海拔”什么意思?板画,帮助理解。

        (4)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儿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0米,是世界上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5)指导朗读,读出赞吧佩服的语气。

        4.学习第4段。

        (三)读全文,巩固练习

        四、课内升华,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交流、汇报

        1.小组为单位,把你设计的新型火车向大家汇报。

        2.对设计进行鼓励,表扬。

        二、识字练习

        1.开展我是识字小能手活动。

        2.给字扩词。

        三、写字指导

        1.说明每个字在格中占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仿写。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4

        《变成什么好》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快乐,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读准前鼻音“辛”和后鼻音“劳”,写好“至”;

        2.朗读课文,读懂文章内容,让学生知道要学会欣赏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快乐的原因,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2.认读生字、新词,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学习课文第1——第1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变成什么好”看这个题目,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猜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2.集体正音。

        认读生词:法师、借东西、回答、乌龟、长久、辛苦、劳碌、至于

        难度的词:神奇、魔瓶、发愣、恶心、舒服、蹦蹦跳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2—20)第三部分(21—23)

        4.默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自由的读第一部分,说说从这个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提示:这个部分主要写小老鼠很想变成别的动物,所以找到了魔法师。从文章中小老鼠把门“敲得咚咚响”、“一天也不能等了”等地方可以看出小老鼠急切的心情。

        2.想一想,小老鼠为什么想变成别的东西?

        板书:“大家都不喜欢我”

        3.说一说,你对老鼠的认识。

        看来当老鼠真的好糟糕,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同座互相学习,识记生字。

        3.学生练习写字。

        4.展示作品。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第12——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快乐的原因,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一点也不快活,就向魔法师借了魔瓶。它想变成什么呢?

        二、读一读,演一演,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想变和没有变的原因。

        2.填一填:

        小老鼠——( )——( )——( )——( )——( )——( )

        3.看着板书说一说,小老鼠的想法。

        4.演一演,小老鼠当时的样子。

        提示:抓住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表演小老鼠的思考过程。

        5.小组合作表演读第13——18自然段。

        6.想一想,说一说:小老鼠还会想变成什么?

        7.默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1)读魔法师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出示小老鼠的话,板书“变得快活”,联系前文对比,体会小老鼠觉得“变成别的东西,说不定更糟”,还是做自己比较好,所以它“变得快活了”。

        板书:做自己是最幸福的

        (2)指导读好魔法师和小老鼠的对话,分角色读出体会。

        8.小老鼠找回了快乐。生活中,你有过向小老鼠这样的想法吗?现在你也来说一说。

        教师总结: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小老鼠这样的感受,但是即便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你,你也要爱自己、欣赏自己,在自信中,快乐的生活!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5

        《神奇的镜子》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镜子》是一篇描述爱迪生童年时期敢于实践,运用生活中的发现——镜子对光的折射现象大胆尝试,最终为母亲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及时帮助了医生,挽救了母亲生命的故事。文章行文简洁、易懂,通篇没有对爱迪生聪明才智的正面评价,而是通过一件事情的记叙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 教学目标

        1.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写8个字。

        3.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三、 教学重难点

        这是一篇生动的记叙文,从始至终作者没有一句直接赞扬爱迪生的话,但是在一面面明晃晃的镜子后面隐藏的却是小爱迪生勇敢尝试、聪明细心的才智,所以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镜子有什么用途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和镜子有关。(板书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标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3. .老师出示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检”与“捡”要相区分,可以做动作。

        “决”与“快、块”要相区别,可以组词。

        “医”的部首三框是本课中的新知识,要落实,并且要指导书写这个字,要注意笔顺(书上有)

        4 .课件出示词语,(包括课后的读一读),进行“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5. 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注意听准字音。.

        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相机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其发明。

        师:看,爱迪生多了不起啊!他的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那么这句话谁会读?为什么这么读?(带敬佩的口气)

        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开火车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他的妈妈怎么了?

        学生会说得了阑尾炎,接着就请学生说说对阑尾炎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课文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妈妈当时处境十分危险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二段,抓住“直打滚”、“急忙”、“马上”等词语感悟妈妈病情的紧急。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妈妈躺在病床上的情景)

        (1)过渡:此时此刻,你想对医生说什么?

        (2)出示第三自然段,理解句子: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不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老爱迪生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大家急得团团转。

        指名读

        师:难道医生和爸爸没有想办法吗?

        师:爸爸想的什么办法?

        师:医生怎么说的?为什么连连说?

        师:医生想出什么办法了吗?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学生做做环顾四周、皱眉、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样子

        师:此时此刻,医生和爸爸束手无策,妈妈又危在旦夕,大家都非常着急,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来再现这一场景呢?

        (3)指导朗读(注意爸爸的着急,医生的无奈)

        过渡:就在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小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爸爸看到了,什么反映?

        课件出示:爸爸一见又急又气,责怪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就是啊,都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爸爸能不气能不急吗?谁愿意当又气又急的爸爸来责怪爱迪生?

        师:爱迪生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谁来读读爱迪生的话?你为什么这么读?(爱迪生这时候是很委屈的)

        想想当你受委屈的时候,你是怎样说话的?

        分角色,男生读又气又急的爸爸,女生读满腹委屈的爱迪生。老师导读

        过渡:爱迪生真的想出办法了吗?屋子为什么会变亮呢?我们一起走到妈妈的病床边看看当时的情景吧!(课件演示屋子变亮的情景)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

        师:这时的爸爸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就是(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就叫恍然大悟 。

        师:爸爸恍然大悟会说什么?此时此刻,医生的反应是什么呢? 他会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通过爱迪生想出的好办法,手术的结果怎样了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1、老师想问问大家,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聪明呢?

        2、你看,爱迪生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妈妈,让我们都来夸夸爱迪生怎么样?

        四、拓展阅读

        1.把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印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爱迪生的名言,抄在积累本上。

        3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韩愈

        从前,有位教书先生,他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看谁用不多的钱买一件东西能把书房装满。学生人人动脑,认真思考。放学后,他们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有的买来了稻草,有的买来了树苗——可是谁的东西都没有把房子装满。

        一个叫韩愈的学生走进书房,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把它点燃。烛光立刻照亮了整个屋子。先生见了,高兴地连声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1)教书先生出了一道什么题目?

        (2)学生分别买来了什么?

        (3)谁最聪明?

        (4)你认为什么可以装满屋子?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3篇

        识字1

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等11个生字。会写?宜、实?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4、能通过抽象的文字了解秋天景色的特点,去感受秋天的美丽。在让小朋友感受美丽景色的同时,认识到环境保护是多么的重要,从而增强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会认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感悟秋天的美好,养成收集词语的习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看,激发兴趣:

        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便悄悄地来到了。秋天的景色美如一幅幅多彩的图画呢!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欣赏吗?(播放课件)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出示词语,初读课文:

        师:欣赏完了秋景,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秋天真美啊!)

        师:是呀,秋天不但景美,而且连描写秋天的词语也很美,你们想美美地读一读吗?

        1、学生自由试读词语,要求把每个词语读正确。注意:不认识的字,文中不再出现拼音了,生字宝宝的音在下面的树叶上呢!可要把它念准!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3、学生模仿练读,教师正音。

三、自主学习,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宜人、叠翠、凉爽、雄壮、华丽、层林尽染、五谷丰登。

        2、指名带读、齐读词语。

        3、合作学习、自学生字:

        师:你认为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特别难记?有什么好方法能帮大家很快地记住这些生字吗?(小组讨论合作)

        4、反馈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方法。

        重点交流:叠 ?翠 ?爽 ?染 ?登

        (2)去掉拼音,分组赛读。

        (3)巩固识字:

        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让学生认读,再指名读 。

        尽力 ?尽情 ?爽快 ?凉爽 ?直爽

        翠绿 ?翠竹 ?壮丽 ?壮观 ?雄壮

        华灯 ?华丽 ?谷子 ?稻谷 ?山谷

        登山 ?登高 ?层叠 ?楼层 ?表层

四、导读课文,引导感悟

        1、出示课文,认读词组:

        师:这些调皮的生字又跑回课文里了,你们还能准确地读出来吗?

        2、出示与课文相应的图,说说你觉得课文中的哪些词分别送给它们最合适,为什么?

        3、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课文?指名读,并进行鼓励性指导:

        如: ?你听,他这个?大雁南飞?读得不错,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高高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薄纱似的白云,一群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形,一会儿排成一字形。?来学学他的语气,做做动作。

        我们来到一望无际的田边,田野里一片金黄。麦穗沉甸甸的,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再到果园里瞧瞧,呵!果树上挂满了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儿,又大又红的苹果,吸一口气,连空气都是甜丝丝的。谁能再来读读?五谷丰登,瓜果飘香??

        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觉?

        4、再读全文:小朋友,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咱们班小朋友也收获不小,就让我们带着对秋天的喜爱美美地读一读吧!

        5、小结:秋天还有更多更美的风采、词语等待小朋友们去描绘,去收集呢!再秋天的景色如此美丽,我们要好好的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相信小朋友们一定能做到。

五、书写生字

        1、观看?尽——层谷——金?的田字格结构。

        2、教师范写

        3、学生自己临摹书写生字并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语

        1、出示生字词认读。

        2、出示?我会读?中的词语认读。

二、熟读成诵

        1、会读的小朋友认真地读一遍课文,会背课文的小朋友可以潇洒地背一遍课文。

        2、赛读、赛背。

        3、互相抽测背。一生背一句,被抽测的小朋友接下去背。

        三、课外拓展:

        1、展示收集的秋景图与词语:

        师:秋天景色宜人,令人陶醉。小朋友,你们还描绘了哪些美丽的秋景和收集了哪些优美的词语呢?赶快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个别指名)

        2、小组内交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看法。

四、写字指导

        1、老师范写剩余的6个生字。

        2、可以试着写一写。互相交流。

五、完成课堂作业

六、资料袋

        关于秋天的词语

        一叶知秋 ?春种秋收 ?春兰秋菊 ?春花秋月 ?秋色宜人

        秋风过耳 ?秋风萧瑟 ?秋雨绵绵 ?枫林如火 ?丹桂飘香

        1、秋 天 的 图 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喜欢秋天,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字卡、词卡、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我们学的识字(一)是讲述了秋天的知识,今天让我们继续认识秋天吧。

二、揭题

        1、板书课题,齐读,思:读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样一幅图画?(秋天的图画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样的?

        2、翻书,自读课文。

        3、思考:课文共有几句话?(4句)

        4、指名分句朗读,读后评议。

        (注意轻声音节:灯笼高粱)

        5、小组合作读,好的帮助差的,读正确,读流利。

三、认读生字

        1、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重点字音:梨笼颊浪勤劳

四、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2、学生自由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3、小组内读,说说自己的感受。

        4、小组内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为甚么喜欢。

        5、比赛读,看谁读得美。

        6、寻找自己喜欢的学习小伙伴,读喜欢的句子。

        7、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五、扩展活动

        根据本课内容,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会场……

六、作业

        1、小黑板出示?我会读?中的句子,读熟至背。

        2、练习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课文中要求认的生字

        2、背诵课文

        二、新授

        (一)认记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写的生字,认读。

        重点字音:浪灯作字苹丽劳

        (二)识记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欢的识字方法:

        提示:编字谜

        加偏旁

        换偏旁

        做动作

        (三)组词语理解字义

        (四)范写指导

        重点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三、作业

        1、我会画:画秋天的果园

        2、我会做:

        (1)用落叶做书签

        (2)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用句子、短诗赞美秋天

        (为语文园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板书设计:

        1 ?秋天的图画

篇二: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识字1

        一、教学目标要求:

        1、 学会本课7个生字和由这几个生字组成的词,学习两个偏旁。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

        2、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能把词同图中事物联系起来。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7个生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幻灯。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吗?看到周围有什么变化吗?从这些变化中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秋天)

        2、咱们北方的秋天与南方有什么不同?

二、指导看图(幻灯)

        1、老师以散文的形式介绍水乡的金秋,并指导学生看图:

        金秋的水乡烟波袅袅,荷塘边芦苇摇动,荷塘里菱角和莲藕成熟了,一片丰收的景象;夕阳下,一条条归舟中飘来阵阵渔歌;枫叶红了,月亮爬上了半空,月光中小镇亮起了万家灯火。

        2、学生读词串并在图中找出相应的物。

三、初读课文,找出生字词

        1、 根据拼音读准字音。

        2、 用铅笔划出本课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3、 反馈指导

        (1)齐读生字卡。

        (2)指名读生字卡。

        (3)出示词卡进行认读,并相机指导读音。

        4、再读课文词串。

        四、书写指导:

        1、 在词卡中找出要学的生字。

        2、 分别找出左右结构的字“烟、归、歌、灯”

        (1)指名说出在“田”字格中占格的位置。

        (2)讲解新部首“火”、“欠”的书写方法,学生书空。

        (3)在书中描红。

        3、 教师指导书写。

        4、 讲评结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看拼音读生字卡。

        2、 不加拼音读生字卡。

        3、 指名读词卡。

二、指导朗读

        1、把这些词放在一起怎么读呢?拿起书先读第一行。

        (1) 这是什么地方的什么季节?在半空中看到了什么?(烟波)

        (2) 这一行就是一幅画,想想自己读读。

        (3) 指名读,你喜欢金秋的水乡吗?请你读读。

        (4) 指导读,边读边在脑子中过**,想象着画来读,每一个词就是一幅画,把它

        们边起来想,你会觉得很美,教师范读。

        (5) 指名读。

        2、水乡的金秋美丽吗?还有哪美丽呢?自读第二行。

        (1)第二行写的是哪美丽?(荷塘)。荷塘里有什么?看一下图,认识菱角、荷花、荷叶、莲蓬、藕。

        (2)自己边读边想象第一行一样读一读。

        (3)指名读。

        (4)齐读。

        3、放眼远望,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读第三行。

        (1)他看到了什么?(夕阳)这是什么时候?(傍晚)他们满载而归,心情一定很高兴,就唱起了“渔歌”。

        (2)多么高兴呀!多么美丽的图画呀,把它们读出来吧!自由读。

        (3)指名读。

        (4)分组读。

        4、第四行写的是什么时间,应当怎样读呢?指名读。

        (1) 学生互读互评。

        (2) 分组读,大家评议。

        (3) 齐读

        5、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

        6、指点押韵:读的真好听,看看最后一个字,除了“歌”外,韵母都是ang,是押韵的,所以读起来悦耳。

        7、教师配乐范读:我是边读边在脑子里过**了,你们愿和我比一比吗?读得好的我给他也配乐。

        8、指名读。

        9、全体起立,会背的背,不会背的读。

三、书写生字。

        1、 还有哪几个生字没有学?它们是什么结构?

        2、 观察字形,在田字格中占格位置,并书空。

        3、 重点讲独体字“夕”的写法:写在田字格的中间,撇短,横撇稍长。

        4、 在书中描红。

        5、 讲评结束。

        课后小结:

        识字2

一、教学目的要求: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一个新部首,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

        2、 了解国庆大典欢乐的场面。

二、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幻灯、录像、。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你们到过我们的首都北京吗?你们看到国庆大典的场面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

二、观看录像

        你们看到了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2就是描写这一场面的。

三、初读课文

        1、 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看着拼音多读几遍。

        2、 划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 反馈指导。

        (1)认读生字卡片。

        (2)认读词卡。

        (3)读字卡并组词。

        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

        (1) 自读课文。

        (2) 分组读课文,重在正音。

《古诗》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共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雾在哪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雾、淘、顽”等11个生字;正确书写“于、论”等8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结合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雾(大雾)(雾气)

        淘(淘米)(淘气)

        顽(顽劣)(顽皮)

        于(于是)(终于)

        暗(暗中)(暗处)

        岸(上岸)(海岸)

        街(大街)(上街)

        梁(房梁)(上梁)

        甚(甚至)(甚于)

        至(至今)(至于)

        躲(躲藏)(躲避)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

        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说道:“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看来,再也没有可藏的了。

        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4、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葡萄沟》:

        设计说明

        课文围绕“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描绘了葡萄沟的葡萄成熟的景象和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表现了葡萄沟的美丽开爱。那里的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学生除了对葡萄沟有所了解,还要进一步体会课文的语言文字带给我们的享受,在感悟情感的同时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优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到课堂中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二段。

        3、增强学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

        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是本课

        教学重点:感悟句子所包含的感情是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吗?喜欢吃又香又甜的葡萄吗?如果把这两者合起来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老师和课文一同去盛产葡萄的葡萄沟游览一番。(读课题:葡萄沟)

        二、细读感悟

        (一)第一段

        1、去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葡萄沟。(课件出示第一段,学生读)

        2、这段文字就是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己读一读,看你知道了什么。

        葡萄沟的位置在新疆的吐鲁番。

        那里出产水果。

        水果种类很多(课件出示水果),人们最喜欢葡萄。

        3、引读第一段

        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

        那里出产——

        五月有——七八月有——到了九十月份——

        (二)第二段

        1、人们为什么最喜欢葡萄呢?让我们去看看。现在去行么?(九十月份,因为到了九十月份,葡萄就成熟了。)那我们就乘时光隧道车把时间调整到九月吧。闭上眼睛,一、二、三,葡萄沟到了。

        2、(出示葡萄沟概貌图)这就是葡萄沟了。“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边说边出示句子,指出山坡、梯田和葡萄树)

        3、这些葡萄树长得怎样。学生看图自由说。

        书上是这样写的(出示第二句)学生读。

        这句写的是(枝叶),什么样的枝叶(茂密的),怎么样(向四面展开)。连起来(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

        作者进一步描写说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为什么比作凉棚而不是别的。(结合当地地形气候说明)

        在干旱的沙漠,在四十多度的高温天气,进入这样的“凉棚”,感觉怎样?带着这份凉爽舒服读第二句。

        4、钻进葡萄架,更另你惊奇的是(出示架上葡萄图)

        这是什么季节独有的景象。出示句子: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自由读。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这么多颜色漂亮吗?可以用一个什么词形容,(五颜六色)如果这些颜色都泛着光,水灵灵的,那(就更漂亮了),用一个词形容是(五光十色)。

        瞧,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它们(美丽极了)。不同的颜色就是不同的品种,葡萄沟的葡萄有上百个品种。到了秋天,葡萄成熟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沟简直就成了葡萄的世界,葡萄的王国,葡萄的博物馆。带着对葡萄的喜爱、赞美再读句子。

        出示“我会填”再填空读。

        闭眼睛边背边想象。

        5、葡萄沟的葡萄真——真——真——这么诱人的葡萄你想吃吗?看,维吾尔族老乡给你端上来了。(出示课文插图)读句子。

        看,他们端上来的是最甜的葡萄。这种葡萄叫无核白,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是全世界含糖量的葡萄。

        维吾尔族老乡把最甜的葡萄摘下一串串让你吃个够,你想夸他们什么?(热情好客)

        6、葡萄沟真——葡萄沟的葡萄真——葡萄沟的老乡真——让我们把对他们的赞美美美地读出来。闭眼睛回味一下(背诵)。

        (三)第三段

        1、这么多这么好的葡萄老乡和游客吃不完怎么办?读第三段

        2、边看阴房边结合第二句文字理解阴房的构造。(边读边看图让学生自己找到图文结合点就理解了。)

        3、读第三句,理解“热空气”的作用。(体会葡萄沟人的聪明)

        葡萄挂在透气的阴房里,就像在天然的烘烤箱一样,这样生产出来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三、情感升华

        游览了一番葡萄沟,我们由衷的感到葡萄沟的葡萄真——葡萄沟的葡萄真——葡萄沟的葡萄干真——葡萄沟的老乡真——葡萄沟真是个——葡萄沟真是个——

        篇三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范文

 《我要的是葫芦》:

        教学目标:

        1、会认“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言、每、治”等八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密切联系。

        难点:了解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课件,看图说话。

        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了解“葫芦”。(了解葫芦的茎、藤、叶、花、果,认识生字“葫芦”。)

        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中的,这是什么?(葫芦)对,是葫芦。翻看“葫芦”两字。看,都是草字头,草字头和什么有关?(植物)葫芦是一种植物,它可以作为蔬菜食用,也可以用来作为工艺品用。比如:用来做葫芦丝,舀水的瓢等。它的用处可真大啊,你喜欢葫芦吗?

        葫芦用处这么大,你想要吗?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这里面的“我”当然不是你们,是谁呢?他得到了葫芦吗?我们还是去看看这个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老师把这个故事读给你们听听,请你们把课文标上自然段序号,圈起本课的生字,看老师是怎么读这些字的。

        1、老师范读,生圈字。

        2、读生字:同学们都把字圈好了吗?请在小组里把这些生字读一读——老师贴生字卡片——请你们一起来给生字注上拼音,师写生读——说说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是相同的偏旁呀――“哇,盯,邻”分别和谁长得很像,编绕口令:哇哇哇,换个虫字旁就是蛙……

        3、生字快点生快读——做一做,连线。

        三、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一)看图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生字都会读了,老师请你们看几幅图画。

        看到第一幅图,请问:你看到了什么?(一个人,葫芦,葫芦叶子)

        那么你知道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这幅图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这葫芦长得怎样呢?请你们画出葫芦长得好的句子。

        相机板书:绿叶——开花——葫芦(可爱)

        是啊,多么可爱的葫芦哇!这个人喜欢葫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盯,每天,都,几次”相机板画。这个人多么喜欢葫芦啊,那他一定会把葫芦照顾得好好的,一定会结出大大的葫芦来的,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

        (二)看图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这幅图上你又看到了什么?什么发生了变化?(叶子黄了,葫芦落了,人吃惊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一起看到第四自然段,读一读。

        多可惜啊,多可惜啊,这可爱的葫芦落了!你能带着惋惜的语气再来读一读吗?板书:落了

        看看这个人也很吃惊,这个人不是很喜欢葫芦吗?他怎么让葫芦就这么落了?是什么原因呢?(有虫子)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同学们小组里读一读二三自然段。

        出示句子“他自言自语地说: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个人看到了虫子爬在叶子是不在乎的。)相机板书:生虫子

        出示句子: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你觉得哪个句子好?为什么?(第一个句子好,反问句加重了语气,更加证明了这个人的无知)相机板书:不治

        这个人要的只是什么?他认为什么不重要?(他认为叶子不重要)

        那叶子真的是不重要的吗?演示植物的叶子跟果子的关系图。

        总结:是啊,一株植物要想长大长好,是要经过生根,发芽,开花才能结出好果子的,如果光重视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是不可能的。我们再来劝劝这位只想要葫芦的人吧。

        同学们,刚才你们读完,老师就突然想到了一个故事,跟这个故事很像:有个孩子叫丁丁,他天天嚷着,我要考一百分,我是全班第一,可是,上课的时候他却不认真,要做的作业经常不做完……

        你们来猜一猜后来他能考全班第一吗?为什么?总结,要想成功,是少不了每一点一滴的努力的!谢谢今天这篇课文教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让我们再一次去品味这个故事吧!!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吧!

        四、发散思维,拓展延伸。

        1、总结板书: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古时候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长叶,开花,结出了(),后来葫芦的叶子上(),这个人不去(),最后葫芦都()。

        2、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人经过了此事之后,他会学聪明吗?如果第二年,他又种了一棵葫芦,叶子上又长了虫子,他会怎么做呢?

        五、作业

        1、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2、复习生字

篇一:《古诗两首》教案设计

设计意图: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其中描写菊花傲寒斗霜的气慨,间接表达了对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内容形象生动,色彩明丽,尤其“霜叶红于二月花”给了使我们以美的享受。两首诗都配有插图,便于对诗意的理解。

        二年级的学生虽小但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两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教学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特定的情境,启发想象,感受意境;反复朗读,引导背诵;美读品味,体会诗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其他古诗,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积累。

预设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难点:“擎雨盖、傲霜枝、坐”的意思。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请看图。[出示两幅插图 ]你们猜猜看这两幅图画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为什么? 秋天到,大地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写秋天的古诗。板书:古诗两首。指导书写“首”。

        宋朝的苏轼和唐朝的杜牧用独特的语言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我们先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 出示诗句 ]。

二、初读古诗

        1、简介作者,解释题意

        苏轼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赠刘景文》这首诗是诗人赠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诗。教学“刘”,指导书写。

        2、通古诗。

        (1)自由读古诗。

        (2)小老师带读生字。[ 出示生字 ]

        (3)再读诗句。(个别读——齐读)[ 出示诗句 ]

        3、初步理解诗意。

        (1)、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

        (3)、师生共同释疑。出示课件,帮助理解擎雨盖、傲霜枝。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北方秋天气温很低,地面上或草叶上全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就是霜。

        4、再次放声朗读全诗。

三、朗读激情

        1、边读边想象:你都看到了什么?哪一句诗告诉你的。

        2、诗人认为最美的的是什么呢?

        出示“橙黄橘绿”的课件。秋天还有什么美丽的景色呢?拓展说话,欣赏课件。

        3、这么美好的秋天,假如能用我们的朗读表达出来那该多好啊!诵读。

        出示图画,指名配乐朗读。——学生自由练读。——赛读,比一比看谁读得最有感情。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学生的阅读古诗的实践,切不可用复杂的分析来替代,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悟意、生情。)

四、拓展升华

        1、古往今来写秋天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比如《子夜吴歌》、《灞上秋居》、《秋夕》等等,老师这里有一首《秋夕》请同学们自由读,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是写秋天的?都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 出示《秋夕》 ]

        2、学生自由读诗歌

        3、交流汇报

        4、同学们秋天是金色的,秋天是神秘的,秋天是丰收的,秋天是喜悦的,让我们用最饱满的热情来赞美秋天吧,齐诵《赠刘景文》。[ 出示《赠刘景文》]

        5、秋有秋的丰满,春有春的华丽,夏有夏的激情,冬有冬的神韵,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还喜欢哪个季节呢?知道这个季节有哪些诗句吗?[ 出示春、夏、冬诗 ] (不使学生的思路受到束缚,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

五、书写巩固

        1、出示要写的字 “枝”、“记”,学生认读。[ 出示田字格 ]

        2、观察字形,想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

        3、老师示范

        4、学生练写。

六、作业

        1、收集有关秋天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2、挑战小老师背诵古诗《赠刘景文》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陶醉于宋朝苏轼所赞美的秋色里,领略了秋天果实累累的丰收景象,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秋天,看看唐朝著名诗人杜牧是怎样描写秋天的。一起来学习《山行》。《山行》是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上行走时看到深秋的美景而即兴写下的一首赞美了秋天的诗。

三、读通诗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山行》,把古诗读通,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出示《山行》 ]

        2、小老师教生字

        3、比赛读

        4、齐读诗句

四、师生研读

        1、边读诗边想象,诗人在山上行走看到哪些景物?作者对这些景物的感情是什么?在书本上找出个词来(爱)

        2、他爱这里的.山,爱这里的石径,他最爱的是什么?诗人为什么爱这里的霜叶?学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理解“坐”。

        一片枫叶是火红的,那一树的枫叶像什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一棵的枫叶让你感觉到美,那满山的枫叶让你感觉到什么?我们再来把诗的最后两句读一读。

        3、学习第一句。

        白云生处有人家,这个人家看起来怎么样的?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人们的幸福生活,仿佛听到人们的欢歌笑语。把我们的感觉溶入进去读一读。

五、诵读激情

        1、整首诗哪一处的景色给你留下印象最深?

        2、这么美的景假如能把它读好就更美了。(范读——个别读——配乐朗读)

        3、学生背诵——配乐朗诵

六、课外拓展

        1、从古至今文人墨客除了用诗歌来赞美秋天之外还用什么语言来赞美秋天的美景呢?

        2、交流收集的资料

        3、师出示文章,师生共读。[出示课外资料]

七、书写练习

        1、书写生字“于、枫。”

        2、完成“我会填”

 篇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客、何”等8个生字。会写“舟、乘”等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热爱家乡,珍惜友情的真挚感情。 4、通过本课学习,激起学生课外阅读古诗的兴趣,并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多元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诗题

        1、揭题

        师 :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这一节课,我们一起

        来学习25课——古诗两首。请看第一首——《回乡偶书》(课件打开)

二、自主学习,初解诗意

        1、(1)看课件,猜猜是什么诗。(从书法作品中认字、猜字激起学习汉字的兴趣)

        (2)再出示正楷的字体的《回乡偶书》

        (3)不会的字借助课文中的拼音,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集体汇报交流。

        (1)个别读——正音——齐读

        (2)质疑——解疑,看插图理解“鬓毛衰”。

        (3)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三、品析诗句 深悟诗情

        读诗,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出爱家乡的感情?边读边品析。

        1、你读这首诗时,头脑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出示“儿童笑问”这个课件,想象画中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四、熟读成诵,进入诗境

        1、指名读、分组读,教师指导读出感情。

        2、配乐练习读。

        3、你觉得能读好了,请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认真听,听完之后,谈谈你的感受。

        4、名读。学生评议。老师适时点拨。

        5、你能不能很快背下来?背诵《回乡偶书》。

五、书写指导:音 客

        客:中间不要写成“文”。

        音:第二横写长写些,“日”字写方些。

        六、拓展延伸,自学古诗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有两首,我们学习了《回乡偶书》的第一首,体会作者眷恋家乡以及忧伤之情。老师这有第二首,同学们自学,细细体会作者又要抒发一种什么情怀。大家可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自学。(出示课件)

        《回乡偶书》第二首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

        1、背背课前收集到的李白的诗歌。

        a) 李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学生简介李白的生平)——教师补充

        李白后人称他为诗仙。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咱们学习其中的一首,请大家齐读诗题——《赠汪伦》。

        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古诗出示[课件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按自学提示自学古诗:出示[课件三]

        ①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②结合资料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③提出不懂的地方.

        2.组内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

        ①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②找出难记的字,交流识记方法。“潭”字:学生边说记忆方法,教师

        边板书,并用红色笔提醒大家注意“潭”字右上部是两个竖,而不是“西”。

        ③了解诗意: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纠正或补充。

        ④质疑解答,重点理解“深千尺”、“踏歌声”和最后两句诗的意思。

        深千尺:夸张,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哪个同学愿意到前面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老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你们愿意帮我解决吗?桃花潭水深与汪伦送“我”的情谊有什么关系?(学生讨论)

        师小结:我明白了,这是用水深比喻情深(板书:水深--情深),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与李白的情谊深啊!让我们通过读来表达他们之间那种浓浓的深情。

        自由朗读--指名读--评读--再指读--齐读--师生轮读

        1、配乐背诵出示[课件四]

        2、一首诗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一首诗就是一曲动听的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此时你就站在船头,让我们把对好友的深情尽情表达出来吧!(生边看图边自由朗读--指读--评读)

        3、哪些同学可以背诵?(指名背诵--会背的齐背)

三、扩展学习

        1、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现在老师为你们提供了3首,供你们自学欣赏,请你选择其中一首,用你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教师提供古诗学习方法和6首送别诗,学生任选一首自学:《送元二使安西》、《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

        3、汇报学习成果(或朗读、或背诵、或说诗意、或讲故事)

四、引导课外练习

        这节课先交流到这里,语文课外活动时再继续展示同学们的学习成果。

作业:

        背诵诗仙的诗,能够向家长讲述诗仙的故事。

        背诵诗仙的诗,能够在同学之间相互之间传说诗仙的故事。

 篇三:《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友情。

        教学重点: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3、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懂得热爱家乡。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引入情境

        1、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古诗叫——出示:《咏柳》,你还能背下来吗?

        2、介绍背景。

        你们还记得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出示:贺知章他以写七绝见长。他一生做官顺利,直到八十六岁才告老还乡,在离开京城时,文武百官都来送行,直到城门外,唐玄宗还亲自写诗送行,真够风光荣耀。当他以一个普通老人的面貌回到阔别了五十年的故乡时,又是一番怎样的场景呢?

        3、揭示题目: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出示:《回乡偶书》。

二、质疑点引,明确目标

        这里的“偶”“书”各是什么意思?出示:偶,偶然的意思;书是写;偶书,是偶然间写下的诗。

        诗题是什么意思?出示:诗人回到故乡,偶然间写下的诗。 偶然间写下的诗常常是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才有了一时的感受,诗人

        贺知章回家时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呢,我们来细细地读一读他写的这首诗就知道了。

三、初读。

        出示:古诗自由读,读准字音。

        你觉得哪个词比较难读准,给大家示范示范?

        正音:鬓毛衰。开火车读该词。

        谁来读读整首诗?

        我们一齐读读。

四、研读感悟。(抓线索“客?”)

        会读这首诗并不难,我们班很多同学小时候就会背了。如果能把其中的生字会记会写那才能干呢。

        老师考你们一个生字,出示: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客”(出示:客),你是怎么记住它的?谁能给它找找朋友?出示:扩词

        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给大家提提醒。

        不是一家的人或者不是当地的人,我们尊称他为客人。那么你知道诗中所说的“客”是说谁呢?(出示:贺知章)他到底算不算客人呢?(出示:?)请带着这个问题,再好好地去读一读这首诗,然后和同桌交流这个问题,说说你的理由。

        3、贺知章是不是客人?反馈中指导朗读和体验感悟。

        (1)不是客。

        你从哪里知道的?出示:第1、2行诗。

        ①理解诗意。

        同学们,诗句中有两对反义词,能找出来吗?出示:少小----老大离----回

        贺知章十岁的时候,和父亲离开了家乡去长安求学。离开家乡后,他们生活十分艰苦:有的时候吃不上一口饭,有的时候穿不上一件完整的衣服,但是贺知章克服困难坚持读书,因此他的书读得非常好,后来还在京城当官了呢。在他八十三岁那年,他终于回到了家乡。这一别就是70多年呀!谁来读读第一行诗。小时候离开这里,老了又回来了,是这个村的人,怎么能说是客人呢!

        ②你还从哪里看出他不是客人?70多年过去了,他有什么变化了吗?

        什么叫“鬓毛衰”?两鬓在哪里?(两边的头发都白了,人老了)

        可是什么却依旧没有改变?什么叫乡音?“乡”是“故乡,家乡”的意思,“乡音”就是家乡的口音,家乡话。

        谁来读读第二行诗?

        ④介绍贺知章的家乡背景:

        你们知道诗人的家乡在哪里吗?老师告诉你,在杭州的萧山,这可是杭州人的骄傲,出了一位大诗人呢!当年他离开杭州到长安去,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虽然路途非常遥远,可是他时刻都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老了一定要叶落归根呀!

        ⑤谁来说说第一、二行诗的意思?

        谁能把出示: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语放进这句诗中说说?(贺知章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直到很老了才回到家乡。虽然头发白了,模样变老了,但是他的家乡话没有改变。)

        ⑥指导朗读。

        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原来这个看似“客”的人其实――出示:并不是客!不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来”了!而是离乡多年的游子――“回”到这里了!我们把离开家乡在外生活的人称为出示:游子。这位在异乡生活了70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故乡------杭州了!心中怎能不激动呢?再齐读。

        为什么诗人年纪那么大了还要回来呢?出示:想念家乡,想见家人朋友

        (2)是客:学习第3、4行。

        既然贺知章是这个村子的人,不是客人,可是谁认为他是客人呢?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同桌交流。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出示: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指名读。 还可以从插图中看出示:插图——骑马,有行李,是客人。

        七十多年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了,难怪家乡的小孩子会把他当做客人,笑着问:“这位客人,你从哪儿来呀?”诗中哪两行说的是这个意思?

        谁来说说这两行诗的诗意?

        出示:何你是怎样记的?

        出示:这是贺知章牵着马儿回到家乡来到村口遇到孩子们时的情景。猜猜他们在说什么?(孩子们看见贺知章却都不认识,于是笑着问贺知章:“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他们还会问什么?

        瞧,这群孩子多天真呀!他们怎么能理解贺爷爷终于回到家乡的激动与感慨呢。齐读。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五、朗读并背诵全诗。点击课件

        1、出示:全诗你喜欢怎么来读这首诗?(分大组读,男女生读,师生对

        读,学生领读,齐读。)

        2、带感情读。

        有人说一首好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曲,那么这首诗究竟是欢快的歌曲,还是忧伤的歌曲,是激动的,还是悲哀的呢?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放进诗中,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是高兴的,激动的,忧伤的,悲哀的,感慨的读法)

        指名读。

        3、唱诗。古代的很多诗词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我们也来欣赏一下这首诗。播放:诗歌读唱

        2、贺知章老爷爷离开家乡多年,又重新回到家乡,这种心情是激动的,又有着无限感慨。让我们带着贺知章老爷爷的这种复杂的心情把古诗背一遍吧。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远在他乡的游子终于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乡了,回到了在梦中出现了千百遍的故乡,再背诵。

六、拓展。

        1、释题:出示:诗题回到家乡,遇到了这件事,他心里很有感想,于是就写了这首诗。

        2、后来,贺知章爷爷进了村子后还看到了许多事情,在很多亲朋好友家里了解了近70来年一些人和一些事的变化,他再提笔写下第二首诗:

        出示:回乡偶书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自由读,齐读。

        3、后来,村子里为了纪念他,将他回乡后为村子修建的一座桥改名为“思家桥”,把村子改名为“知章村”,当地的小学命名为“贺知章小学”,这些名字一直延用到现在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萧山寻找贺爷爷的历史足迹哦。

        3、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古诗是描写诗人思念家乡的,我们以前也学过想念家乡的诗,你们还记得吗?。

        课件出示:《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七、书写指导。

        出示:何、音指导书写。

八、作业超市。课件出示

        同学们,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我们完成了,现在我们到作业超市去逛逛,然后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作为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

        2、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3、自编故事,再与伙伴交流。

        板书设计:

        回乡偶书

        思 乡 贺知章

        客 少小 离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游子 老大 回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古诗的内容及作品渗透的感情。

        2、理解“欲”、“闻”、“不及”的意思。

        3、背诵、默写本诗,并改成现代文或尝试写诗。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激兴趣。

        1、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古时候会吟诗的人叫“秀才”,“秀才”很了不起哦,人们都会尊重他们。你们中间有秀才吗?今天,我要先考考你们,看看哪些同学是今天的秀才。

        怎么考呢?做游戏!

        2、出示:牧童骑黄牛,( )。 ( ),早有蜻蜓立上头。 谁知盘中餐,(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举头望明月,( )。 看谁最聪明,能说出每行诗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二、知诗人

        1、读完最后这句诗,你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哪一位诗人来?出示:李白

        2、认识李白吗?他是谁呀?谁能介绍一下李白?

三、晓背景。

        1、除了李白,今天我们还有认识另一个人——(出示:汪伦),怎么才能记住这个“汪”字?你能用这个字说出哪些词来?

       好了,关于“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案”,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